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

盆骨移位/錯位 (Pelvis Displacement/Subluxation)

盆骨 (骨盆) (Pelvis)包含了骼骨 (Illium)、骶骨 (Sacrum)、坐骨 (Ischium)、尾骨 (Coccyx) 及耻骨 (Pubis),上連脊椎、下連雙腿,是人體脊柱的根基,同時吸收雙腿在走路時向上傳的力量和振動,亦同時承受身體向下壓的重量。盆骨有穩定上、下身的作用。






另外,盆骨內包著人體器官,如大腸、卵巢、子宮、及膀等。盆骨亦有保護盆骨內器官、血管、淋巴管及相關神經的作用。萬一出現盆骨移位/錯位等情況,全身的脊椎就會容易失衡,以及會誘發出內科、婦科等疾病。




盆骨移位形態可分左、右、高、低、上、下、旋轉等情況








盆骨移位的成因
  • 受到意外撞擊:例如運動受傷、跌倒、交通意外、高處墜地或衝撞,使尾骨受到重擊而造成
  • 姿勢失衡:人體坐下時,腰椎承受壓比站立大,若身體長期傾側,如翹腳坐、側身用電腦或看電視、把錢包放進褲袋令身體傾側、彎腰蹲下縛鞋帶令身體向前傾側,均會影響身體平衡,令腰椎盆骨容易移位壓住神經線,令人麻痹及疼痛
  • 足踝拗柴:當足踝拗柴時,下肢肌肉收縮,盆骨因要卸力及保持身體平衡,有機會出現移位,或會造成骶髂關節錯位。
  • 婦女懷孕:孕婦在懷孕期間,胎盤在子宮內日漸成長,令孕婦的子宮變大,體重日漸增加,再加上地心吸力的原故,會令孕婦的重心點慢慢向前傾,令走路的姿勢亦會隨之而改變。胎盤的重量,加上要適應身體重心轉變的問題,會令孕婦的腹部、背部及腰部的肌肉過份拉扯,變得虛弱疲勞。若拉扯情況加劇,很容易導致腰椎及盆骨移位,令神經線受壓,出現疼痛。


盆骨移位引起的相關問題

與脊柱相關疾病:
盆骨是人體脊柱的根基,脊柱是人體的樑柱。一旦盆骨移位,作為樑柱的脊柱就會隨之彎曲、失衡,引起脊柱相關疾病如:
  • 長短腳(使走路時重心偏向腿較短一方,腳底長期受壓,出現筋膜勞損發炎的情況。)
  • 高低膊,影響外觀
  • 側頸、頸血管受壓,漫延至頸肩疲勞,肌肉麻痺,血流不暢通
  • 脊柱側彎、胸椎錯位,壓迫相關神經,出現疼痛;若有壓迫通向肝臟神經的情況,人會變得疲倦
  • 寒背,令胸腔容量減少,使身體吸入氧氣量比正常低
  • 腰椎錯位,致使腰痛、腰無力、腰肌勞損、腳痺、腳腫(若腰椎第一節神經受壓,會影響肝、腎、卵巢、子宮、秘尿系統等功能;若腰椎第二節神經受壓,容易出現宮外孕;若腰椎第三節神經受壓,客易出現子宮肌瘤、腰椎肌瘤)
  • 坐骨神經痛


內科相關疾病:
  • 大腸神經受壓,會使大腸血液循環變差,蠕動緩慢,容易便秘,令身體有毒素積聚,影響消化系統
  • 膀胱受壓迫,會出現尿頻、小便不規則等情況


婦科功能問題:
  • 子宮、卵巢受壓,血液流通差,繼而扭曲、變型,會出現痛症、月經過早或過遲、停經、閉經、痛經、不孕等經氣不暢通的婦科問題。
  • 若懷孕婦女有盆骨錯位狹窄情況出現,容易發生胎位異常,繼發性引起子宮收縮乏力,有延遲生產的危險;又若出現胎位移位的情況,生產時並非胎兒頭部先出,胎兒頭部長時間留在母體內,容易造成胎兒缺氧、腦細胞永久受損、甚至死亡。嚴重者會影響母體盆腔內組織缺血,壞死,增加感染機會。另外若胎位移至橫向,盆腔狹窄不夠大,在生產時容易造成子宮破裂,影響生命。


臨床檢查
  • x-ray檢查 具體知道盆骨錯位形狀,如高、低、上、下、旋轉等不同錯位現象。
  • 觸診 明確檢查骨性標誌(bony landmarks),如兩邊盆骨高低,腿的長短等。
  • 功能檢查 腿的力度,臀部收縮的力度。
  • 痛症檢查 如腹股溝、腹部、骶骨等部位有否出現痛症。


中醫治療
  • 透過x-ray查配合醫師觸診及檢查,評估盆骨錯位狀況及類型
  • 用以適當的正骨手法進行復位治療,將錯位位置復位。
  • 配合以針灸、敷藥等輔助治療。
  • 有需要時以中藥調理,強化筋骨。


注意事項
  • 復位後要注意坐姿正確,切忌著高跟鞋、翹腳坐、坐軟梳化(人體骨骼在絕對放鬆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錯位)
  • 站立或坐下要保持正確姿勢。
  • 適當盆骨運動:如抱膝、扭腰、拱橋、太極等。
  • 睡眠姿勢:平躺仰臥(側睡易令骨盆受壓;扒著睡易令頸椎、胸椎受壓影響心肺功能)。
  • 適當拉筋運動(幫助身體關節保持正常體位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